u赢电竞官网

专业的铝圆片生产者

先进高效的生成铝圆片生产设备,月产量1500吨!

首页 > 产品中心

解决有无的印地飞弹

时间:2025-03-25 16:39:36 来源:产品中心

  据印度新闻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6月15日晚间,印度成功试射一枚“大地2”短程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很多人可能会问:“大地2”难道至今还没完成研制么?

  答案确实如此。其实“大地”导弹家族的一代半与二代型号至今仍在研制过程中,而它的第一代型号已经接近报废年限了。虽然性能看起蹩脚,但印度还在努力以“大地”导弹研发反导用的。这足见外形短粗的“大地”导弹,尚未到寿终正寝的时候。

  “大地”(梵语“地球”之意)系列导弹是印度第一种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它的出现,来自于印度对自己核武器的运载需求。

  1974年5月18日,印度进行了自己的第一次核试验,项目代号“微笑的佛陀”。与此同时,印度首要的国防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也开始研发两种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导弹。

  这两种导弹的项目代号分别为“勇气计划”和“魔鬼计划”。前者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后者则是对前苏联S-75地空导弹(北约代号SA-2,也就是“萨姆-2”)进行逆向工程,打算在其基础上开发一种印度自己的防空导弹。

  由于项目难度过高,“勇气计划”于1974年也就是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那年终止,而“魔鬼计划”一直持续到1980年,仍然没能实现项目原定目标。印度人在推进这两个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主要是在前苏联火箭技术的基础上获得了推进、导航和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的各种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制造出很多系统部件,建造了专门用于火箭和导弹研发的设施。

  1975年,位于海德拉巴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提出所谓“1980年导弹计划”,划定了当时印度国产导弹的五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被命名为“SS-150”。这是一种射程为150千米的短程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使用两台从“魔鬼计划”的地空导弹改装而来的火箭发动机。它就是后来的“大地”系列导弹的基础。

  经过1980年到1982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1983年正式立项开始研发SS-150,并将项目名称更改为“大地”。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承担了该项目的核心工作,在当年年底前就完成了导弹的基本设计。

  1983年,当时的英迪拉·甘地政府启动了“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准备整合印度在这样的领域已经获得的各方面成果,实现包括弹道导弹、地空导弹以及反坦克导弹等在内的各种导弹研发和生产的国产化。“大地”系列导弹,就是在该计划下开发出来的第一种导弹。因此,它对于印度的国产导弹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来说,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988年2月8日,“大地1”导弹进行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根据报道,试验获得成功,导弹按预定轨迹飞行,并击中了指定区域。1993年,印度陆军对“大地1”导弹组织了验收飞行测试,然后从1994年6月开始对导弹进行用户测试。1996年,“大地1”导弹正式投入使用。

  “大地1”导弹全长8.53米,直径1.1米,空重1500千克,装满推进剂之后的发射重量约为4400千克。其最小射程为40千米,最大射程为150千米。它是一种单级液体推进剂弹道导弹,由两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单台最大推力可达3吨。

  发动机使用“G推进剂”也就是1:1的二甲苯和三乙胺混合物作为燃料,使用红烟硝酸作为氧化剂。当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为“大地1”导弹选择使用液体推进剂,除了技术原因之外,也包含了对于当时的固体推进剂在印度的湿热天气特征情况下进行越野机动时也许会出现裂纹或脱胶的担心。

  “大地1”导弹在其最大射程时的圆概率误差约为150米,采用带有英特尔8086/8087处理器的惯性制导系统。导弹中部的弹翼是固定的,通过十字形尾翼与发动机进行飞行控制。在一个典型弹道中,导弹将在30千米的高度改为水平飞行,然后在目标上空以80°的倾角向下俯冲。

  “大地”导弹的成本价廉,导弹的国产化水平较高,可以批量生产部署,每枚“大地”导弹的单价约为70万美元。

  导弹的有效载荷为1000千克,可以配备多种类型的常规战斗部,也可以配备核弹头。它的发射系统由8×8“泰托拉”底盘轮式发射车、发射控制车和动力供应车组成,两台发射车大约需要18辆辅助车辆,包括战斗部运载车、推进剂运载车、电源车、起重车和其他车辆。为一枚导弹加注推进剂和准备发射所需的时间约为两个小时。

  “大地”系列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巴拉特动力公司联合制造,印度陆军采购了75枚“大地1”导弹,具体交付数量可能为60枚。其实这种导弹的技术水平在当时已经较为落后,1997年就停止了生产。印度陆军使用已经交付的“大地1”导弹组建了数个导弹团,每团装备4辆发射车和16枚导弹。

  2013年,时任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负责人的阿维纳什·钱德对外界表示,印度将用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普拉哈尔导弹取代“大地1”导弹,并将这些替换下来的“大地1”导弹升级为“大地2”导弹。

  尽管属于短程弹道导弹,但“大地1”150千米的射程显然还不够令人满意。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1983年在开发“大地1”的同时就提出了“SS-250”,也就是射程为250千米的“大地2”概念。

  “大地2”导弹提供给印度空军使用,与其前身相比在结构上基本一致,都是单级液体推进剂弹道导弹,只是降低了有效载荷的重量,以换取更多的推进剂容量,达到更远的射程。1990年12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开始生产加长的燃料箱和氧化剂箱。1992至1993年之间,他们对“大地2”导弹进行了多次飞行测试。印度空军在1996年开始采购该导弹,2003年正式服役。

  “大地2”导弹的全长增加到9.4米左右,直径仍然为1.1米,发射重量增加到约4600千克。其最大射程根据战斗部的重量不同在250千米至350千米之间。350千米的最大射程是直到2011年才在测试中实现的。

  “大地2”导弹使用卡车底盘机动,固定阵地发射。这种导弹采用液体推进,总体指标与苏联“圆点”导弹类似。

  “大地2”导弹也对制导系统来进行了改进,采用GPS辅助惯性制导方式,在最大射程的圆概率误差下降到50米左右。它相对于“大地1”来说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自服役以来,印度对“大地2”导弹进行了持续的测试检验,最近的一次就是发生于2022年6月15日的试射。

  由于印度海军也要求能够从海上发射“大地”导弹,而这时它原有的射程就有些不够了。因此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为海军提供的“大地3”导弹变成了一种两级弹道导弹。第一级使用固体推进剂;第二级仍然采用液体推进剂,可以携带1000千克的有效载荷达到350千米的最大射程,或者500千克的有效载荷达到600千米的最大射程,或者250千克的有效载荷达到750千米的最大射程。

  “大地3”导弹于2000年在印度海军的“苏布哈德拉”号巡逻舰上进行了首次测试,导弹从该舰经过加固的直升机甲板上发射。2004年,“大地3”导弹完成了完整的作战测试。

  图示:“苏布哈德拉”号为印度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韩国引进的苏卡尼亚级巡逻舰2号舰,平时没有导弹武备。该舰曾三次在海上发射“达努什”。

  “苏布哈德拉”号正在发射“大地”弹道导弹。导弹出海时就需要竖在直升机甲板上,当时它仅是一种科研装备。

  为了适应军舰在海上发射“大地3”导弹的需求,印度海军专门开发了一个由液压稳定发射平台和“大地3”导弹所组成的系统,并将其命名为“达努什”(梵语“弓”的意思)。这样在暂时不具备导弹垂发技术能力的时候,可以让印度海军也能从海上发射弹道导弹,逐渐增强作战灵活性。

  印度海军在最近的十多年间已经对“达努什”导弹系统来进行了多次测试,据说该系统也可以被当成一种反舰武器来使用,但由于反舰导弹一定要具有末端寻的和制导能力,而不能仅仅依靠GPS辅助惯性制导系统,因此此种说法尚不能得到确认。

  出现在印度共和国日阅兵上的“达努什”导弹,该弹是“大地”的反舰型,发文当时仅在阅兵式上出现。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巴基斯坦事实上的拥核地位,印度对于弹道导弹防御的需求还是相当迫切的。

  1995年8月,印度从俄罗斯采购了6套S-300地空导弹系统,以期在短期内具备一定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而印度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是从1999年开始研发和建设的。

  这套体系分为高低空两个层次,通过“大地”弹道导弹改装的“大地”防空导弹用于高空反导。另外一种“先进防空导弹”则负责低空反导,构筑针对弹道导弹的最后一道防线。体系中还包括一系列的导弹预警和跟踪雷达网络,以及各种指挥控制设施。

  图示:与“大地”导弹平行研制的“烈火”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近年也在积极现代化,图为正在试验新型第二级固体助推器的“烈火4”导弹,该弹射程4000千米。

  不同于“综合导弹发展计划”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为主展开的模式,印度建设反导系统时,有很多公司参与到印度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中。例如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开发了先进防空导弹的任务控制软件,伊马拉特研究中心开发了导航、机电驱动系统和主动雷达寻的器,先进系统实验室提供了电机和引擎及结构部件,高能材料研究实验室推出了新型推进剂等等。

  从这一点能够准确的看出印度的国家导弹发展计划对于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带动作用,以及在发展自主导弹体系的过程中,印度人在很多领域的不断提升。

  “大地”反导型大多数都用在在50到80千米的外大气层高度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作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为实现这个目的,它在“大地”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改为两级设计,第一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则仍然是液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使用惯性制导,在飞行途中能够准确的通过“剑鱼”远程跟踪雷达的指令进行航迹修正,末端开启导弹自身的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直至击中目标。据称,“大地”防空导弹的最高速度约为马赫数5。在改进之后,导弹引入机动能力更强的弹头设计,缩减了弹头的体积和重量,使其最大拦截高度从50千米提升至80千米。

  2006年11月,印度对“大地”防空导弹进行了测试。据报道,一枚拦截弹在50千米的高度成功摧毁一枚模拟来袭的改装版“大地2”弹道导弹。2009年3月6日,印度又对“大地”防空导弹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次它拦截的目标是一枚从海上发射的“达努什”弹道导弹。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大地”防空导弹在75千米的高度将其摧毁。

  虽然从新闻媒体报道来看,这两次测试都取得了成功,但“大地”防空导弹的致命弱点在于其第二级采用的液体推进剂。由于这种推进剂具有着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不能在导弹的燃料箱中长期储存,只能在发射前进行加注。这极度影响“大地”导弹用于反导时的反应速度,其实可以说根本就不适合战时部署。因为敌人在发动攻击之前,是不会跟你提前打招呼的。

  印度人当然很清楚这一点。2009年,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正在开发一种叫做“PDV”的新型“大地”防空导弹。这次它的两级火箭发动机终于全部都使用了固体推进剂,采用动能,拦截高度也逐步提升至150千米。另外,的导引头增加了红外制导模式。

  2014年4月27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对PDV防空导弹进行了首次测试。2017年2月11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测试。随着PDV的成熟,印度于2019年4月宣布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但是“大地”防空导弹的改进提升工作并没有结束。

  2017年第一次试射“增强防空型大地”反导,此次试验印度国防开发组织第一次在该弹上实现直接撞炸拦截

  2019年3月,印度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作“PDVMk2”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据印度官方透露,由PDV改进而来的PDV Mk2变为三级导弹,全长13米,发射重量18.87吨。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自己的报告中说,这种导弹可以击中在最高1200千米轨道上以10千米/秒速度运行的目标。由此推测,它也很可能具备在大气层外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所谓“中段反导能力”。

  在2020年举办的印度国防博览会上,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称PDV Mk2已经准备好进行有限的批量生产。

  作为印度“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的代表性项目,“大地”弹道导弹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综合看来,与“大地”同时代问世的短程弹道导弹最重要的包含:美国的ATACAMS导弹、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伊朗的NP-110“法塔赫”导弹与土耳其的BORA导弹这几种。

  图示: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加粗加长射程的“精确制导火箭炮弹”;与其他大国的大口径精确制导火箭炮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与“同班同学”相比,“大地”的射程、布局、精度几乎全排末尾。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这型导弹的技术基础其实与苏联的SS-21“圆点”导弹类似。与问世于21世纪初的弹道导弹相比,“大地”并不同代。这型导弹在运用层面上沦为“留级生”,说到底还是因为印度从无到有研发这么一型兵器,遇到的困难太多,解决起来太难。

  由于国力限制,印度目前的导弹技术相对来说还不算很先进,主要体现在火箭推进剂、发动机以及制导系统等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推进剂方面,至少“大地”短程弹道导弹还没有完全摆脱液体推进剂的束缚。这使得它至今在体积和重量上仍显得比较笨重,射程又比较低,同时反应速度缓慢,并不适合现代战争的要求。

  当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印度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各类导弹自主研发体系,接下来必然会将开发重点转向潜射弹道导弹以及高超声速武器。不过科研就是如此,只有迈过“从0到1”门槛,才能实现之后与强手的比拼。

  图示:印度弹道导弹全家福。从左至右:AAD拦截弹、“大地1”、“大地2”、“达努什”、“大地”PAD、“大地”PDV固体、K-15潜射弹道导弹、SMART导弹(鱼雷管发射)“烈火1”、“烈火P”、“烈火2”、“烈火3”、“烈火4”、K-4潜射弹道导弹,“大地”PDV第二阶段、“烈火5”。

  从“大地”系列导弹家族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大家可以发现,印度政府在1983年颁布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对印度导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助推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印度已经在苏联的帮助下在火箭技术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印度自己的核武器也迫切地需要运载工具。因此,当时印度的政治领导层,包括总理英迪拉·甘地、国防部长文卡塔拉曼及其科学顾问阿鲁纳查拉姆等人决定设立一个涵盖各方面的完整导弹发展计划,以加快推进印度导弹技术的发展。

  印度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印度军工委员会(现已不存在)等政府机构主管。时年52岁的阿卜杜勒·卡拉姆被任命为这个计划的负责人。卡拉姆因此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印度导弹人”。

  最初,参与这个计划的科学家们建议一个接一个地接续开发计划中的各个导弹项目,但时任国防部长文塔卡拉曼力排众议,要求计划中的所有五种导弹必须同时开始研发。

  这五种导弹分别是“大地”短程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烈火”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三叉戟”近程地空导弹、“天空”中程地空导弹和“眼镜蛇”反坦克导弹。这些起点并不算太高的导弹研发虽然大多耗时三十年有余,部分型号已确定进入现役。

  “烈火”导弹一开始只是一种用来测试再入大气层技术的科研样机。由于“大地”导弹的系统架构限制,在“大地”基础上继续开发射程更远的导弹并不现实,因此“烈火”被用来作为综合导弹发展计划里的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型。

  这个系列导弹的第一种型号“烈火1”于1989年进行了首次试射并获得成功。此后,由于其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重要性,“烈火”导弹项目被从综合导弹发展计划中剥离出来,在印度的国防预算中单独列编,获得了更加充足的后续发展资金支持。至今,该系列导弹已经研发了三代型号,射程已经超越500千米。

  “三叉戟”近程地空导弹原本设计用来取代印度引进的前苏联9K33“黄蜂”机动近程地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8“壁虎”),1985年进行了首次试射。

  由于印度科研技术能力的限制,该项目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一直到1998年都不能完成在固定发射架上的全部静态试验。2001年10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印度军方在联合审查中发现,该系统的跟踪雷达波束不能确保连续发射,因此导致导弹无法命中目标。另外它所使用的BMP-2步兵战车底盘太笨重,不符合军方对该系统快速机动性的要求。

  上世纪70年代,印度军队从苏联引进的9K33防空导弹系统,当年一共引进了80辆。

  经过再三的努力,“三叉戟”导弹系统仍然不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性能,无奈之下印度政府于2008年2月27日正式下马了该项目,生产出的导弹继续作为探空火箭使用。

  “天空”中程地空导弹一开始是前苏联2K12“立方体”中程地空导弹的仿制品,射高18千米,作战范围30千米,使用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约马赫数2.5。相信读者对这型导弹的原型很熟悉,它就是在贝卡谷地曾经针对以色列F-4战斗机取得战果的萨姆-6。不过到印度上马“天空”项目时,这型导弹已经在贝卡谷地失去了风光,电子战手段已能有效的压制这型导弹的运用。

  “天空”导弹的最早型号于1990年进行了首次试射,其后的开发飞行测试一直持续到1997年3月。这个型号不带寻的导引头,依靠系统的火控雷达进行无线电指令制导。因此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后续又推出了一种带有自主寻的功能的“天空”导弹,被称作“天空-1S”。

  据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于2021年9月27日试射了一枚改进版的“高级天空”导弹。它配备有一种新型主动雷达导引头,提高了导弹的命中概率。

  对“天空”导弹的升级换代于2016年9月启动,新的导弹名为“下一代天空”。它的第二级不再使用原来的冲压发动机,而是改用重量更轻的双模固体火箭发动机,作战范围增加到70千米。该系统的雷达也改为主动相控阵雷达,大大提升了性能和反应速度。2021年1月25日,这种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当前,其开发尚在进行。

  “眼镜蛇”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具备攻顶模式,有效射程0.54千米至4千米。“眼镜蛇”反坦克导弹使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方式,具有重约8千克的串联高爆反装甲战斗部,可以轻松又有效应对坦克上装备的爆炸反应装甲。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2018年对外宣称,“眼镜蛇”反坦克导弹的单发命中概率约为77%,后来又逐步提升至90%。2020年10月22日,印度科研机构对车载“眼镜蛇”反坦克导弹系统成功进行了最后的测试。但并不清楚这种导弹现在是不是已经进入现役。

  最新版本的“毒蛇”反坦克导弹和“纳米卡”发射车,可见其采用8联装发射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试射“烈火”弹道导弹之后,西方对印度进行了一定的导弹技术封锁。这拖累了“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的进度,但印度终究是克服了这些困难。

  图示:采用冲压高超音速布局的“布拉莫斯”2导弹险些入围印度反导计划,这款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计划的“贴标版”最终未获印度政府投资。

  图示:“大地”导弹家族外形对比示意图,从左至右:AAD试验拦截弹(“大地”2改装)“大地”1(全液体)“大地”2(加长弹体)“达努什(舰船甲板发射型).PAD(上面级可以末修正),PDV(全固体,可修正、撞炸)。

  在介绍印度“大地”系列导弹家族和印度导弹发展计划的时候,有一个人一定不可以错过。他就是印度航空航天科学家阿卜杜勒·卡拉姆。他被媒体尊称为“印度导弹人”,并且在2002年至2007年间当选了印度第11任总统。

  阿武尔·帕吉尔·贾努拉宾·阿卜杜勒·卡拉姆,于1931年10月15日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拉姆斯瓦兰的一个家庭,是家里6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的父亲以经营渡船为生,也是当地寺的伊玛目。

  他的祖先曾经是马拉卡亚尔富商(马拉卡亚尔人是生活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和斯里兰卡沿海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称自己是阿拉伯商人和当地妇女的后代),在当地拥有大片土地和房产。但到上世纪20年代,他的家族已经衰败了。到卡拉姆出生时,他的家庭已经陷入贫困。因此幼年时代的卡拉姆不得不去卖报纸以补贴家用。

  在学生时代,卡拉姆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素质,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就读过所谓的“名校”。从圣约瑟夫学院的物理专业毕业后,卡拉姆于1955年进入马德拉斯理工学院学习航空航天工程。在这一段时期他差一点就实现了自己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印度空军当时在当地招飞有8个名额,他排名第9,遗憾落榜。

  1960年卡拉姆从马德拉斯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从此在那里工作了超过40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期,有三个人给他带来了特别大的影响,他们分别是维克拉姆·萨拉巴伊、萨蒂什·达万和布拉姆·普拉卡什。

  卡拉姆在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里发展得很快,到1965年就开始独立带项目,1969年他的项目得到政府资助,规模逐步扩大。也是在这一年,卡拉姆被调到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为印度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的项目主管,该火箭于1980年7月18日在近地轨道上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使印度变成全球第8个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由于在研发运载火箭方面的丰富经验,卡拉姆在1970年代指导了上文中提到过的“勇气计划”和“魔鬼计划”。相对成功的经历使得他成为了“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的行政负责人。

  射程达到3500千米的“烈火3”导弹,这型导弹战斗部重1.5吨,是首个具备实战能力的“烈火”型号。

  1992年7月至1999年12月,卡拉姆担任了印度总理的首席科学顾问和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印度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他在其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核试验获得成功之后,卡拉姆成为印度最知名的核应用科学家。

  此后卡拉姆的民望慢慢的升高,2002年,他成为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同意的总统候选人并在选举中轻松获胜。2002年7月25日,卡拉姆宣誓就任印度第11任总统。在5年任期里,他被印度人亲切地称为“人民总统”。

  卸任总统之后,卡拉姆致力于印度的教育事业,成为众多大学的教授、研究员和兼职人员,2014年还成为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2015年7月27日,他在大学发表演讲时突发心梗去世,享年83岁。

  私生活方面,贫苦出身的卡拉姆终生未婚,他的生活格外的简单,每天凌晨2点睡觉,早晨7点以前起床。据说他不看电视,个人财产只有书籍、维纳琴、一些衣服、一个CD播放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么多东西在他去世后留给了他还在世的长兄。

  虽然是一名,但卡拉姆常年对外宣称他秉承印度社会的融合主义。他还精通印度教传统,并学习梵文,甚至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